首页 资讯 正文

湖北随州东城派出所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体育正文 280 0

湖北随州东城派出所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湖北随州东城派出所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极目新闻(xīnwén)通讯员 胡剑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百姓开垦山边荒地种(zhǒng)杂粮糊口;近20年来,因小农经济收益(shōuyì)低,农民普遍“种树圈地(quāndì)”外出打工,致使大部分耕地流向林地。

根据2022年(nián)变更调查及国土“二调”数据(shùjù),咸宁市(xiánníngshì)咸安区耕地2020年的(de)耕保目标为47.19万亩(wànmǔ),三区三线耕保目标为36.35万亩;林地现状(xiànzhuàng)为130.98万亩,“十四五”期间林地保有量为110万亩。时隔十年的耕、林、园、设图斑分布图分析,咸安区耕地流向林地达到15.32万亩,林地变为耕地3.59万亩,净差值11.73万亩。

林耕错位,如何(rúhé)另辟蹊径破题?

如何既(jì)要保住耕地红线,又要确保林地保有量?

“因地制宜,推动园林地上坡、耕地下坡,优化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布局(bùjú)。”“良田沃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guǒshù)苗木尽量上山坡……”

政策有要求,群众有期盼。咸安区经过两年认真调查研究和实践,争取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林草局同意开展耕(gēng)地与林地适宜性空间优化试点工作后(hòu),创新探索出“山上换(huàn)山下”空间等量置换路径。即取得村民认可后,按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把山边(shānbiān)零碎耕地“由耕转林”,在田间林地“由林转耕”,通过变更土地经营性质,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利人不变(bùbiàn),由不动产(bùdòngchǎn)登记部门为(wèi)村民重新登记换发不动产权证。这一举措有效破解了农业产业和林业产业发展瓶颈。

267F3FA0EFC1812A35F8CD09B1AEB05E.jpg咸安区林业局干部在马桥高赛村实地勘察古桂林间零星耕地转林工作

“宜林则(zé)林”生态美了、旅游活了

咸安区属于幕阜山系和(hé)江汉平原的过渡(guòdù)地带,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东南部的大量林地中夹杂零星耕地,影响了林地连片,农耕生产活动对林木生长和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造成了不利影响,破坏(pòhuài)了自然(zìrán)生境。

星星竹海,泼绿滴翠。万亩竹林里,多块零星的(de)耕地因长期撂荒被竹木侵入,与大山融为一体(róngwéiyītǐ),成为咸安最大的绿色生态氧吧。

69E316F7748E6472DA6F0AD2AB22F553.jpg咸安区汀泗桥镇星星村被竹林同化的耕地

6月25日(rì),汀泗桥(tīngsìqiáo)镇星星村20组60岁村民宋全才正与妻子一同为山腰边2亩旱地里的竹林除杂。

“清理一下杂草灌木,这竹子才长得更好。”宋全才笑着说,一亩旱地的竹木价值1000元(yuán),可比种玉米和(hé)红苕值钱5倍。

原来,这些地是六七十年代父辈在(zài)山边开垦的,当时家里育有十个孩子,人口多,父亲开垦了20亩(mǔ)地养家糊口度过日子。如今孩子在外务工(wùgōng),投入成本大,产出率不高,就荒掉与竹林同化了。

“之前为了保证耕地数量,村里曾花钱(huāqián)请人将200多亩山边荒地进行(jìnxíng)了耕整,但谁来种?村里第一年请人种玉米,因(yīn)收入低,第二年没人种后又撂荒了。”

“日享万亩竹海,夜观浩瀚星空。如今(rújīn)80多块零星开荒(kāihuāng)地全部调成了林地,蹿到田里的竹笋成林与竹海连成一片(liánchéngyīpiàn),自然风景更美了。”星星村陈家沟80后村民(cūnmín)陈佳利用良好的竹海生态成立湖北星翔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cóng)事低碳生态的康养游项目,从卖竹子到卖生态,生意红火。

星星村支书余杰介绍,全村有500多亩山边(shānbiān)开垦地块,因为山边零星地块小且不成片,又不肥沃,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大户不要(búyào)包不出去(chūqù)。如今(rújīn),村民将山边地栽上竹树成林,或抛荒地被竹林扩边成林同化,变成旅游风景区,搞起农家乐,村民不用多大成本管理,有效解决了这个难题(nántí)。

如今,通过实施“山上换山下”,对林耕空间坚持等量置换和(hé)林地优先的原则,双溪桥镇南部生态修复与陡坡农用地改林,潜山国家森林(sēnlín)公园及周边林间耕地腾退(téngtuì),加速推动咸安(xiánān)自然保护公园建设和周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

D6D754A25C5AB7295126D621E1AFFBA7.jpg大幕乡桃花尖村茂林修竹,零星抛荒的旱地变竹海

“将坡度大、不适宜耕种的18,126亩耕地等量置换坡度15度以下(yǐxià)适宜耕种的林地,保护了(le)生物多样性(duōyàngxìng),确保了生态平衡和森林覆盖率,实现了耕地、林业、产业(chǎny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多赢。”区林业局局长钱华说。

“宜耕则耕” 钱袋鼓了 、村民(cūnmín)笑了

初夏,笔者走进双溪桥镇毛祠村,370亩金银花花开正艳,3000多亩玉米、高粱绿波微漾,村民有的在摘花(zhāihuā),有的在机收(jīshōu)玉米。

“摘棒、剥皮、脱粒(tuōlì)、秸秆还田等流程(liúchéng)一气呵成,一天机收玉米达100亩地,省时(shěngshí)又省力。”连日来,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毛祠村3000多亩(duōmǔ)玉米、高粱陆续成熟,龙河种植经营部总经理李龙辉抢抓农时,调来3台联合收割机收玉米。

1BA97D53C30B9B39A7B151E550D32D5C.jpg双溪桥镇毛祠村林转耕5800多亩

“之前外出打工,怕地荒掉,就在5亩地里种了杉树,十多年(shíduōnián)后回来就卖了几百块钱,很不划算。”看到现在村民抛荒的地与残次林复耕的地里玉米长得这么好,毛祠(máocí)村七组(cūnqīzǔ)村民陈四清感叹道,除了每亩200元地租(dìzū)外,还在基地干活,年收入20000多元呢。

这是(zhèshì)双溪桥镇毛祠村残次林复耕的5100亩试点的动人场景。为了劝村民将抛荒地和低效林统一成片,宜耕则耕,村两委、党员、老干部一家家打电话(dǎdiànhuà),一次次入户,开屋场会,讲事实、摆道理、算经济账(jīngjìzhàng),成功整合置换出(chū)连片耕地中的林地。

如何实现置换后(hòu)的耕地有较高收益?

“这些流转来的土地复耕,区财政部门(cáizhèngbùmén)补贴1200元清表,通过自然资源(zìránzīyuán)部门进行(jìnxíng)占补平衡、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等措施,完善沟渠路(lù)等基础设施后租给新型农业大户,进行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区国土整治局局长彭涛介绍。

村党总支书记陈邦胜介绍,这几千亩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到村里,再统一承包给双溪桥镇龙河种植经营部等大户(dàhù)耕种,以每年(měinián)(nián)每亩不低于200元~300元/亩租金(5年后再调价),每年40元/亩村集体(jítǐ)服务费的标准,实现了(le)连片机械化耕种,这两年种的小米、高粱都大获丰收,为茅台、劲酒等知名品牌提供原料保障。

据悉,退林还(hái)耕后的5000多亩地让村民年收租金达(dá)80万元,村集体服务费年收入达16万元,100余户农户增加务工收入150万元,2024年复耕地块(kuài)农业产业经济收入963万元。

“咸安经验”发展火了(le),名声俏了

毛祠村的经验一经推开(tuīkāi),很快就得到双溪桥镇李沛、杨堡、郑良、汤垴(nǎo)、三桥等村的认可,汀泗桥镇的马鞍、聂家、彭碑、长寿等村也来取经,目前已将全区15,000亩碎片化耕地(gēngdì)改造成连片耕地。

各乡镇参与“山上换山下”项目并成功复耕的(de)地块,区财政按每亩12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林业部门将引导通过“均权不分山、均利不分林(fēnlín)”的模式,促进林地空间的高质量保护(bǎohù)与发展。

“耕林底数一张图(tú),统筹兼顾优空间,部门同心聚合力,群众利益先(xiān)保障,调查登记成闭环……”2024年全省(quánshěng)耕地保护(bǎoh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咸安区举行,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宋任东代表咸安区作为全省唯一县(市、区)局在会上交流工作经验,目前,已接待(jiēdài)恩施、潜江等50多家单位来咸安学习取经。

咸安区东南部的(de)(de)大幕乡(xiāng)、马桥镇、桂花镇靠近幕阜山脉,拟推动连片林木(línmù)种植,助力打造“中国桂花城”“楠竹之乡”。西北部地势平坦,有36.34万亩(wànmǔ)适机化水平低,与耕地、建设空间交织的坡度15度以下的林地,是规划中的集粮食种植、仓储、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

“通过林耕空间置换,延长产业链、提升(tíshēng)价值链、优化供应链(gōngyìngliàn),一个西北部耕地连片、坡地成园,东南部连绵绿丘、花林竹海(zhúhǎi)的武汉都市圈‘粮仓’和‘后花园’正呼之欲出。”咸安区委书记李军平说。

更多精彩资讯(zīxùn)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kèhùduān),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湖北随州东城派出所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